誓 不二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ì sǐ bù èr
基本解釋誓 :立下志愿,至 不變。至 也不變心。形容意志堅定專一。
出處魯迅《華蓋集 夏三蟲》:“被吃者也無須在被吃之前,先承認自己之理應被吃,心悅誠服,誓 不二。”
誓 不二的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典獄官李離為人正直,秉公辦案,執法量刑均以律法為準繩,對高官與百姓一視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罰。他發現一起錯判 刑的冤案,認為自己有責任,讓下屬綁了自己去見晉文公。文公要放他,他則認為應該對律法誓 不二。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誓 不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改俗遷風 | 《梁書·何胤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良有未易。” |
恨鐵不成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6回:“只為寶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催人淚下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實在是萬歲爺的祭文催人淚下,奴才們實在忍不住了……” |
不正之風 | 晉 葛洪《抱樸子 辯問》:“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 |
體恤入微 | 鄭觀應《盛世危言·女教》:“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 |
引鬼上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嚴陣以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