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報:報復,抵償。指對造成冤枉、仇恨的人進行報復,使其作出抵償。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武松雖是粗鹵漢子,便 也不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并不傷犯眾位,只煩高鄰做個證見。”
例子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只 知縣,不傷百姓。”
基礎信息
拼音yǒu yuān bào yuān,yǒu chóu bào chóu
注音一ㄡˇ ㄩㄢ ㄅㄠˋ ㄩㄢ,一ㄡˇ ㄔㄡˊ ㄅㄠˋ ㄔㄡˊ
繁體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感情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默默無聞(意思解釋)
- 開門見山(意思解釋)
- 窮年累世(意思解釋)
- 輪焉奐焉(意思解釋)
- 取長補短(意思解釋)
- 默不做聲(意思解釋)
- 褒善貶惡(意思解釋)
- 辭簡意足(意思解釋)
- 來蹤去跡(意思解釋)
- 愛才如渴(意思解釋)
- 珠宮貝闕(意思解釋)
- 極重不反(意思解釋)
- 下臨無地(意思解釋)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釋)
- 不翼而飛(意思解釋)
- 顧影弄姿(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發號施令(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少(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釋)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釋)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釋)
- 一剎那(意思解釋)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釋)
※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的意思解釋、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從俗浮沉 |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
人才濟濟 |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濟濟:眾多樣子。 |
離經辨志 | 讀斷經書文句,明察圣賢志向。 |
見多識廣 | 識: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廣。形容資格較老;經驗豐富;知識廣博。 |
患難與共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
損人不利己 |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
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珠宮貝闕 | 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 |
推三阻四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擊;自己就破滅了。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就露出破綻;站不住腳了。 |
視 如歸 | 把 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
雞胸龜背 | 凸胸駝背。 |
罄竹難書 | 罄:盡;竹: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
赴湯蹈火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兵微將寡 | 微、寡:少。兵少將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超然絕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然絕俗。”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光怪陸離 | 光怪:奇異的光彩;陸離:色彩繁雜。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
縱橫四海 | 縱橫:奔馳無阻。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比喻無敵于世。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
發人深思 |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
欲速則不達 | 速:快;達:達到。指過于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
母夜叉 | 比喻兇悍的婦女。 |
井中視星 | 從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淺,見識狹隘。 |
足履實地 | 履:踩踏。腳踏實地。比喻實事求是,平實而不虛浮。 |
息跡靜處 | 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