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惟:是。知道它并不難,去做它就難了。
出處《尚書·說命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例子郭沫若《論國內的評壇及我對于創作上的態度》:“想起古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一句話上來,真不免要汗流浹背了。”
基礎信息
拼音zhī zhī fēi jiān,xíng zhī wéi jiān
注音ㄓ ㄓ ㄈㄟ ㄐ一ㄢ,ㄒ一ㄥˊ ㄓ ㄨㄟˊ ㄐ一ㄢ
感情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近義詞知之非難,行之不易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綠林豪客(意思解釋)
- 嚴刑峻法(意思解釋)
- 溝滿壕平(意思解釋)
- 簞瓢屢空(意思解釋)
- 七搭八扯(意思解釋)
- 雪兆豐年(意思解釋)
- 安安靜靜(意思解釋)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釋)
- 對頭(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國無寧日(意思解釋)
- 斗水活鱗(意思解釋)
- 奇貨可居(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風聲鶴唳(意思解釋)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胡支扯葉(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可有可無(意思解釋)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釋)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釋)
- 單刀直入(意思解釋)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意思解釋)
- 縱橫四海(意思解釋)
- 師嚴道尊(意思解釋)
- 雞毛蒜皮(意思解釋)
- 十八層地獄(意思解釋)
※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意思解釋、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
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
龍飛鳳舞 | 像龍在飛騰;像鳳在歡舞。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奔放雄偉。舊時迷信;認為是帝王氣象。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多指草書。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先聲奪人 |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
天涯海角 |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涯:邊。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嚴明法紀。 |
廣闊天地 | 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雨散風流 | 比喻離散。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百步穿楊 | 百步:一百步以外;楊:指楊樹的葉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選定的楊樹葉子。形容射箭技巧嫻熟。 |
珠玉之論 | 形容精辟的言論,卓越的見解。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議:議論。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通今達古 | 同“通今博古”。 |
舉止嫻雅 | 嫻: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態和風度嫻靜文雅。 |
迭床架屋 | 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草滿囹圄 | 監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滿面春風 | 春風:春天溫暖的風。本指春風拂面;溫暖宜人。現指心情喜悅;滿臉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藹熱情的面容。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 亡。 |
淺見薄識 | 淺見:膚淺的見解。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