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豫:通“預”,事先準備。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基礎信息
拼音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注音ㄈㄢˊ ㄕˋ ㄩˋ ㄗㄜˊ ㄌ一ˋ,ㄅㄨˋ ㄩˋ ㄗㄜˊ ㄈㄟˋ
繁體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感情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是中性詞。
用法作分句;指有準備就會成功。
近義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說東道西(意思解釋)
- 德重恩弘(意思解釋)
- 自我批評(意思解釋)
- 勢力之交(意思解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意思解釋)
- 浪費筆墨(意思解釋)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釋)
- 無法無天(意思解釋)
- 擦肩而過(意思解釋)
- 觸目皆是(意思解釋)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釋)
- 飛檐走壁(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釋)
- 將寡兵微(意思解釋)
- 氣吞牛斗(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興高采烈(意思解釋)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釋)
- 面有難色(意思解釋)
- 手不釋書(意思解釋)
- 依樣畫葫蘆(意思解釋)
- 饑不擇食(意思解釋)
- 清風勁節(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釋)
※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的意思解釋、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失魂喪膽 | 形容極度恐慌。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
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言而無信 |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 |
歸十歸一 | 謂有條有理。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兵微將寡 | 微、寡:少。兵少將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面有難色 |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男大當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胡支扯葉 | 見“胡枝扯葉”。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向后退縮。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 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
洗耳恭聽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恭:恭敬地。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
暴露無遺 | 暴露:顯露;顯現;遺:遺漏。全部、徹底地暴露了出來;沒有絲毫遺漏。 |
金玉滿堂 | 金、玉:黃金和美玉。指黃金寶石滿堂都是。形容財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學。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末大必折 |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
一目十行 |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
滿天飛 | 形容到處都是。亦作“滿空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