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兄道弟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朋友間以兄弟相稱;表示關系親密。
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見了同事周老爺一班人,格外顯得殷勤,稱兄道弟,好不熱鬧。”
例子你見了我家侄老爹,就稱呼一聲大爺,也不辱沒了你,你怎么稱兄道弟起來!(《九命奇冤》第四回)
基礎信息
拼音chēng xiōng dào dì
注音ㄔㄥ ㄒㄩㄥ ㄉㄠˋ ㄉ一ˋ
繁體稱兄道弟
正音“稱”,不能讀作“chèn”。
感情稱兄道弟是貶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形容關系密切。
辨形“弟”,不能寫作“第”。
謎語拜把子
近義詞情同手足、親如手足
反義詞行同陌路
英語call each other brothers(be on intimate terms)
俄語обращáться друг с другом как брáтья
日語兄弟(きょうだい)のようにつきあう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混淆是非(意思解釋)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思解釋)
- 掉舌鼓唇(意思解釋)
- 顧后瞻前(意思解釋)
- 銷聲匿跡(意思解釋)
- 爭先恐后(意思解釋)
- 萬無一失(意思解釋)
- 惹事生非(意思解釋)
- 刀光劍影(意思解釋)
- 火燭銀花(意思解釋)
- 隳肝瀝膽(意思解釋)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釋)
- 水中撈月(意思解釋)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釋)
- 道山學海(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意興索然(意思解釋)
- 面有難色(意思解釋)
- 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解釋)
- 目無全牛(意思解釋)
- 學而優則仕(意思解釋)
- 子繼父業(意思解釋)
- 地丑德齊(意思解釋)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釋)
- 切樹倒根(意思解釋)
- 顧景慚形(意思解釋)
- 熱氣騰騰(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稱兄道弟的意思解釋、稱兄道弟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彬彬有禮 |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
一時一刻 | 指非常短暫的時間。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
三長兩短 |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現多指 亡。 |
閉關自守 | 守:防守。封閉關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來。也比喻因循守舊;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螓首蛾眉 | 螓:蟬的一種。螓首:額廣而方;蛾眉:眉細而長。寬寬的額頭,彎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敢不承命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
共商國是 |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
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 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天下第一 |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
人面狗心 |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
胡支扯葉 | 見“胡枝扯葉”。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清風勁節 | 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
綠林強盜 | 指山林的強盜。 |
圓鑿方枘 | 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福善禍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悲不自勝 | 勝:經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騰聲飛實 | 傳揚名聲與功業。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
師嚴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
腹心相照 | 腹心:內心;照:映照,見。以真心相見。比喻彼此很知心,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