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三分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p>
例子漢家王氣已將盡,鼎足三分各自雄。(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基礎信息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注音ㄉ一ㄥˇ ㄗㄨˊ ㄙㄢ ㄈㄣ
感情鼎足三分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三方分立。
近義詞三足鼎立、鼎足而三
英語a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旁若無人(意思解釋)
- 秋水伊人(意思解釋)
- 楊柳依依(意思解釋)
- 奇才異能(意思解釋)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釋)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釋)
- 過而能改(意思解釋)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釋)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釋)
- 滿園春色(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平地一聲雷(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一剎那(意思解釋)
- 屨及劍及(意思解釋)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釋)
- 材優干濟(意思解釋)
- 顧影自憐(意思解釋)
- 意惹情牽(意思解釋)
- 小巫見大巫(意思解釋)
- 一棍子打 (意思解釋)
- 池魚之殃(意思解釋)
- 一枕黃粱(意思解釋)
- 奇技淫巧(意思解釋)
- 異軍突起(意思解釋)
- 不言而喻(意思解釋)
- 遠近馳名(意思解釋)
※ 鼎足三分的意思解釋、鼎足三分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后繼有人 | 繼:繼承。指后面有繼承的人。 |
莫衷一是 | 莫:不;還是;衷:折衷;斷定;是:對。指不知哪個正確。形容各種意見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默不做聲 | 默:沉默。沉默不說一句話 |
枝對葉比 | 枝葉相對并列。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奇才異能 | 奇:少見的;異:特別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趕盡 絕 | 驅除干凈;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余地。 |
照葫蘆畫瓢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樣子)。 |
算盡錙銖 | 算:計算;錙銖:舊制1兩=4錙,1兩=24銖,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 |
巧上加巧 | 指一時湊巧或指人更加靈巧。 |
夷為平地 | 夷:拉平,鏟平。鏟平使成一塊平地。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嘰嘰喳喳 | 語音雜亂。 |
女生外向 | 向:朝著,引申為偏愛。女子成人總要結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馬牛其風 |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笨追f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Z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粍t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焙笥靡员硎净ゲ幌喔?。 |
通今達古 | 同“通今博古”。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湖光山色 | 湖水風光;山巒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坐懷不亂 |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 |
奮起直追 | 奮:鳥類展翅起飛。形容在已經落后的情況下;振作起來;一股勁地趕上去。 |
一剎那 | 剎那:梵文ksana的音譯。指十分短促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