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民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伐:討伐。吊:慰問。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
出處南朝(梁)任方《百辟勸進今上箋》:“伐罪吊民,一匡靖亂。”
例子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大王奮然舉義,智者稱為伐罪吊民。”
基礎信息
拼音fá zuì diào mín
注音ㄈㄚˊ ㄗㄨㄟˋ ㄉ一ㄠˋ ㄇ一ㄣˊ
繁體伐辠弔民
感情伐罪吊民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鋤強扶弱。
近義詞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英語punish the tyrants and comfort the peopl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經邦論道(意思解釋)
- 懸而未決(意思解釋)
- 一時一刻(意思解釋)
- 如履薄冰(意思解釋)
- 又紅又專(意思解釋)
- 難以置信(意思解釋)
- 香銷玉沉(意思解釋)
- 喜新厭舊(意思解釋)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釋)
- 節哀順變(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燕雀安知鴻鵠志(意思解釋)
- 興高采烈(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流里流氣(意思解釋)
- 意興索然(意思解釋)
- 離奇古怪(意思解釋)
- 散帶衡門(意思解釋)
- 通時合變(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釋)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意思解釋)
- 撥亂濟危(意思解釋)
- 逢人說項(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悲不自勝(意思解釋)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釋)
※ 伐罪吊民的意思解釋、伐罪吊民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草除根 | :砍斷; 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 |
一錢太守 | 比喻值得稱贊的廉潔的官吏。或譏諷那些貪官污吏貪財。 |
體恤入微 | 同“體貼入微”。 |
滿腹經綸 |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活蹦亂跳 | 歡蹦亂跳。 |
遺形藏志 |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流離顛沛 | 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
鐵面無私 | 形容公正嚴明;不講情面。鐵面:比喻剛直無私。 |
以弱制強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著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強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斃強”。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語重心長 |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黃雀銜環 |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女扮男裝 | 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
款學寡聞 |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
刻不容緩 |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舉止嫻雅 | 嫻: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態和風度嫻靜文雅。 |
空話連篇 | 連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話,缺乏具體內容。 |
身敗名裂 |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
天網恢恢 |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 |
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