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下囚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ē xià qiú
基本解釋指在公堂臺階下受審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虜。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fā)一言而相寬乎?’”
階下囚的典故
三國演義中的原文:
方操送宮下樓時,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fā)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diǎn)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于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階下囚”和“座上客”皆出現(xiàn)于《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呂布兵敗為曹操所獲,以繩索于白門樓上。呂布見曹操身邊座有劉備,貪生念起,并希望劉備念舊情以救之,說:“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fā)一言而相寬乎?”
階下囚原意:臺階下被束困的囚犯。形容在失敗之后身敗名裂,并成為眾矢之的狼狽不堪狀。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階下囚)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釘截鐵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州云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xué)佛法底人,如 釘截鐵始得。’” |
繪影繪聲 | 清 憂患余生《<官場現(xiàn)形記>序》:“而壹意孤行,為若輩繪影繪聲,定一不磨之鐵案。”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經(jīng)文緯武 | 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復(fù)圣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jīng)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 |
滿天星斗 | 唐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zhàn)又毴绱耍幹┤唬灰院ζ錁贰!?/td>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長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歲月匆匆。 |
臭名遠(yuǎn)揚(yáng) | 《宋書 劉義真?zhèn)鳌罚骸鞍杠囼T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yuǎn)播。” |
十全大補(bǔ)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y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bǔ)湯加減,便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