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民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ì guó ān mín
基本解釋治:治理;安:使安定;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業(yè)的意思。治理國家;使百姓安定。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上》:“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yǎng)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暫未找到成語治國安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治國安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用智鋪謀 | 明·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韓元帥率領軍卒,驅將校用智鋪謀。”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夫唱婦隨 | 《關尹子 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 |
玉卮無當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
閉關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隳肝瀝膽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yǎng)之用力,亦難哉!” |
民不畏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 ,奈何以 懼之。” |
目不斜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