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聲滿道的成語故事

拼音yuàn shēng mǎn dào
基本解釋道:道路。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強(qiáng)烈不滿和怨恨。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固傳》:“前孝安皇帝內(nèi)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固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怨聲滿道的典故
東漢時(shí)期,外戚和宦官之間的斗爭(zhēng)十分激烈,漢順帝下詔,讓各地有才能的人到都城洛陽參加考試,選拔出李固擔(dān)任議郎,李固被宦官排擠出京城,就給大將軍梁商寫信,希望朝廷吸取歷史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杜絕奢侈浪費(fèi),避免百姓怨聲載道。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怨聲滿道)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披肝瀝膽 | 唐 劉賁《應(yīng)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jī),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色飛眉舞 | 清·楊復(fù)吉《夢(mèng)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發(fā)綜指示 | 《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 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
前瞻后顧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 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yuǎn),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 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一干二凈 |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
汗牛充棟 |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
漚沫槿艷 | 《太平廣記》第351卷:“某非獵食者,哀君情切,因來奉救。漚沫槿艷,不必多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