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來遲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ān shān lái chí
基本解釋同“姍姍來遲”。形容來得很晚。
出處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第三集:“備蜀錦十端,踵門請見,麗珊珊來遲,賈恨相見晚?!?/p>
清朝時期,著名妓女錢姬長得十分漂亮,遠近聞名,很多人爭相追逐。一個四川商人到此做買賣,因為早聽說錢姬十分出門,就帶上蜀錦十匹前去求見。錢姬珊珊來遲,該商人兩眼放光,頓時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珊珊來遲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珊珊來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攀龍附鳳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并乘天衢。”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td>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不驕不躁 |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td> |
今來古往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彼?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營私舞弊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南洋兵船雖然不少,叵奈管帶……營私舞弊,那里還有公事在他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