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不達意的成語故事

拼音cí bù dá yì
基本解釋達:表達。語言或文辭不能確切地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辭不達意”。
出處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暫未找到成語詞不達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詞不達意)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魑魅魍魎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
二話沒說 |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正說中間,門外雷石柱慌慌張張進來,一把拉住老武,二話沒說,往外就走。” |
苦盡甘來 | 元 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zāi),今日個苦盡甘來。” |
冷若冰霜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xù)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阿世取容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至叔孫通,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儀,知典禮也。” |
南轅北轍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diào)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
直截了當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