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囂塵上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èn xiāo chén shàng
基本解釋甚:很;囂:喧鬧。原指軍營中人聲喧嘩;塵土飛揚。形容傳播消息;議論紛紛。現(xiàn)多指錯誤或反動言論非常囂張。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甚囂,且塵上矣。”
甚囂塵上的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襲擊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援,楚共王親率大軍援鄭,楚軍趁晉軍毫無防備逼近晉軍前陣,想迫使晉軍投降,晉厲王采納范文子的兒子的填灶蓋井的建議,于是晉軍營塵土飛揚,騰地列陣,楚共王輕敵結果被晉軍打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甚囂塵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日甚一日 | 《新唐書 獨孤及傳》:“陛下豈遲疑于改作,逡巡于舊貫,使大議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百無一是 |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 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
結駟連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子貢相衛(wèi),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
度己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