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 三士的成語故事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基本解釋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 。比喻借刀 人。
出處三國 蜀 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 三士。”
二桃 三士的典故
這個成語來源于《晏子春秋·諫下二》,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
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時,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起來,對晏子非常失禮。對此,晏子極為生氣,便去進見景公,說:“我聽說,賢能的君王蓄養的勇士,對內可以禁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人,上面贊揚他們的功勞,下面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使他們有尊貴的地位,優厚的奉祿。而現在君王所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也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這些是禍國殃民之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力氣大,與他們硬拼,恐怕拼不過他們,暗中刺 ,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說:“這些人雖然力大好斗,不懼強敵,但不講究長幼之禮。”于是便乘機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兩個桃子,對他們說道:“你們三個人就按功勞大小去分吃這兩個桃子吧!”
公孫接仰天長嘆說:“晏子果真是位聰明人。他讓景公叫我們按功勞大小分配桃子。我們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卻又人多桃少,這就只有按功勞大小來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敗了野豬,第二次又打敗了母老虎。像我這樣功勞,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共吃一個。”于是,他拿起了一個桃子站起來了。田開疆說:“我手拿兵器,接連兩次擊退敵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己單吃一個桃子,用不著與別人共吃一個。”于是,他也拿起一個桃子站起來了。
古冶子說:“我曾經跟隨國君橫渡黃河,大鱉咬住車左邊的馬,拖到了河的中間,那時,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潛到水里,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鱉,將它 了。我左手握著馬的尾巴,右手提著大鱉的頭,像仙鶴一樣躍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極為驚訝地說:‘河神出來了。’仔細一看,原來是鱉的頭。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己單獨吃一個桃子。而不能與別人共吃一個!你們兩個人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來!”說罷,便抽出寶劍,站了起來。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勇敢趕不上您,功勞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謙讓,這就是貪婪啊;然而還活著不 ,那還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們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頸自 了。古冶子看到這種情形,說道:“他們兩個都 了,唯獨我自己活著,這是不仁;用話語去羞恥別人,吹捧自己,這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 ,這是無勇。雖然如此,他們兩個人若是同吃一個桃子,是恰當的;而我獨自吃另一個桃子,也是應該的。”他感到很羞慚,放下桃子,刎頸自 了。景公的使者回復說:“他們三個人都 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二桃 三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加官進爵 |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
入吾彀中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用心竭力 | 明·無名氏《破天陣》:“如今圣人招賢納士,豁達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則要你用心竭力也。”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命中注定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
躡手躡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