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復燃的成語故事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基本解釋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復:又。
出處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 灰復燃,物有待爾。”
灰復燃的典故
西漢時,韓安國是漢景帝與梁孝王身邊一個很受歡迎的人。但是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經發生過一段曲折的故事。
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牽連,他被送進監獄等最后的判決下來。在監獄里有一個叫田甲的看守,對他非常不禮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有一次安國被欺負得太過份,就告訴田甲說:“你不要以為我這輩子就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暫時熄了火的灰燼,難道就沒有可能再燒起來嗎?”田甲得意地說:“如果會的話,我一定會撒泡尿澆熄它。”可是,過了不久,安國無罪釋放,而且還當上了大官。這時,田甲只好低頭向韓安國認錯。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 灰復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梁孟相敬 | 《后漢書·梁鴻傳》:“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td>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犀牛望月 | 《關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td>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td>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td> |
流離轉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td>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