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寄的成語故事

拼音fú shēng ruò jì
基本解釋浮生:指人生變化不定。人生短暫虛浮無定,如同寄居世間。
出處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浮生若寄,大漸彌留。遺誨子孫,庶幾薄葬。”
暫未找到成語浮生若寄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浮生若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妄自尊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
妖不勝德 | 《史記·殷本紀》:“臣聞妖不勝德。” |
低聲下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
迷而不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 |
師心自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 ,須是由我始得。”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