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即合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pāi jí hé
基本解釋合:合調;符合曲調。一打拍就合于曲調的節奏。比喻雙方意見很快取得一致。
出處清 李綠園《歧路燈》:“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暫未找到成語一拍即合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拍即合)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克敵制勝 | 孫武《孫子 虛實》:“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
月明如水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樓臺。” |
輕歌曼舞 |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 |
道骨仙風 |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過五關, 六將 |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奇才異能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