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財買放的成語故事

拼音dé cái mǎi fàng
基本解釋得:貪得;放:釋放。收受賄賂,私放嫌犯。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計謀 ,必然得財買放,有何理說?”
暫未找到成語得財買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得財買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首身分離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自己人 | 錢鐘書《圍城》:“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成竹在胸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