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之魚的成語故事

拼音lòu wǎng zhī yú
基本解釋從網眼里漏出去的魚。比喻僥幸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網漏于吞舟之魚。”
漏網之魚的典故
春秋時期,晉襄公打敗秦國,俘虜秦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晉襄公聽信母后冤仇宜解不宜結的教誨,放了三人。大將先軫及陽處父立刻帶兵去追趕。孟明視三人早就跑到了黃河邊,跳進打魚的小船逃走,成為晉國的漏網之魚。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漏網之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木知威 | 《新唐書 張萬福傳》:“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 |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青天霹靂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南康軍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機直下示伊,青天霹靂,電卷星馳。” |
春風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五花大綁 |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著捆來橫著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 |
日日夜夜 | 洪深《青龍?zhí)丁返诙唬骸斑@里,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車的暈倒在水車上。”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chuàng)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