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鑿井的成語故事

拼音dīng gōng záo jǐng
基本解釋丁公:人名,春秋宋時丁某在自家鑿一井,從而節省一個人力,說“吾穿井得一人”,別人以為他從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語言之輾轉傳誤。
出處漢 王充《論衡 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丁公鑿井的典故
春秋時期,宋國人丁某在自家院子里開鑿一口水井,由于他本人參與鑿井加上采用新的方法,從而節省一個勞動力,他事后對別人說:“吾穿井得一人”,別人沒有明白他的意思,傳來傳去,都以為他從井中挖出一人。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丁公鑿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自拔來歸 | 《新唐書 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有功。” |
高聳入云 |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鷗鳥不下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說雨談云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 |
敏而好學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肝膽過人 |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