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鄰盜斧的成語故事

拼音yí lín dào fǔ
基本解釋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疑鄰盜斧的典故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認為是他鄰居家的兒子偷去,就處處觀察他的一言一行,覺得那人就是像偷了他的斧子一樣。后來他在山谷里找到了遺忘的斧子。又碰到鄰居的兒子,再留心他的一舉一動,再也感覺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疑鄰盜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黃臺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緣慳分淺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2回:“緣慳分淺,不獲再睹豐儀。”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暮史朝經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