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恐后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ēng xiān kǒng hòu
基本解釋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出處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爭先恐后的典故
春秋時代,趙襄子向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不久,與王子期比賽。他同王子期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
趙襄王責備王子期,說:“你教我駕車,為什么不將真本領教給我呢?”王子期說:“駕車的技術,我已經都教給你了,只是你運用上有毛病。駕車最重要的是,協調好你的馬和車,才能跑得快、跑得遠。”
“你在比賽中,只要落后,你就使勁鞭打馬,拼命想超過我;一旦超過,又時時回頭看我,怕我趕上你(爭先恐后)。其實,在比賽中,有時會在前,有時會落后,都是很自然的;可是,不論領先還是落后,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你又怎么可能去協調好車和馬呢?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p>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爭先恐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畏首畏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
束手無策 |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td> |
徑情直遂 | 《歇冠子 著希》:“夫義,節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td> |
泥牛入海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td> |
失敗是成功之母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td>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彼?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
回光反照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 歸生,回光返照。”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td>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撈一把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五章:“他就想再撈一把,可是越撈越深?!?/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