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噬鸚鵡的成語故事

拼音māo shì yīng wǔ
基本解釋比喻排擠好人。
出處宋·岳珂《桯史·鸚鵡諭》:“至今蜀人談謔,以排根善類者為‘貓噬鸚鵡’。”
貓噬鸚鵡的典故
傳說古代有一個愛貓的人,特地選定一個吉日從鄰居家買來一只貓,準備用它來捕鼠。結果,老鼠一個沒有抓到,貓先撕破鳥籠子,把主人最喜愛的鸚鵡給吃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貓噬鸚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腦瓜骨 | 錦云等《草莓三爺》:“你呀,就是 腦瓜骨!”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處實效功 |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
取而代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到此為止 |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紛亂如麻 | |
花言巧語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
民不畏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 ,奈何以 懼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