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操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節(jié)”。
出處《后漢書 趙岐傳》:“大丈夫生世,遁無箕山之操,仕無伊呂之勛,天不我與,復(fù)何言哉!”
例子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1回:“大丈夫生世,遁無箕山之操,仕無伊呂之勛,天不我與。”
基礎(chǔ)信息
拼音jī shān zhī cāo
注音ㄐ一 ㄕㄢ ㄓ ㄘㄠ
繁體箕山之撡
感情箕山之操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人的節(jié)操。
近義詞箕山之節(jié)、箕山之志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明若觀火(意思解釋)
- 高聳入云(意思解釋)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思解釋)
- 青山綠水(意思解釋)
- 自己人(意思解釋)
- 鑒影度形(意思解釋)
- 意氣風(fēng)發(fā)(意思解釋)
- 揚幡擂鼓(意思解釋)
- 白日見鬼(意思解釋)
- 鼻青臉腫(意思解釋)
- 屈指一算(意思解釋)
- 辭簡意足(意思解釋)
- 兵無常勢(意思解釋)
- 懸崖勒馬(意思解釋)
- 冠絕一時(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釋)
- 勝友如云(意思解釋)
- 舉止嫻雅(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光怪陸離(意思解釋)
- 閉門讀書(意思解釋)
- 辭喻橫生(意思解釋)
- 息息相關(guān)(意思解釋)
- 顧影自憐(意思解釋)
-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解釋)
- 無惡不作(意思解釋)
※ 箕山之操的意思解釋、箕山之操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入吾彀中 | 彀:張滿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圍,比喻牢籠,圈套。進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內(nèi)。比喻就范。 |
長命富貴 | 既長壽又富裕顯貴。 |
眾喣山動 | 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
刻骨銘心 |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刻在骨頭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誅求無度 | 斂取、需索財賄沒有限度。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quán)勢大。 |
百戰(zhàn)百勝 |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戰(zhàn);所向無敵。 |
牝雞司晨 | 牝雞:母雞;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權(quán)當(dāng)政。 |
萬馬奔騰 | 像無數(shù)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
百無一是 | 是:對的;正確的。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 |
色中餓鬼 |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內(nèi)心。外表和內(nèi)心一個樣。外表與內(nèi)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
讜言直聲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水中撈月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
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zé)。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胡子拉碴 | 形容滿臉胡子零亂不齊的樣子。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刻不容緩 |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
有求必應(yīng)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yīng)。形容容易答應(yīng)人的請求;好說話。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zhàn)斗;奮勇沖 向前。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 亡。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zhàn)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zhàn);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師嚴(yán)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yán)。《禮記 學(xué)記》:“凡學(xué)之道,嚴(yán)師為難。師嚴(yán)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xué)。”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yè)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yán)如此。”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zhǔn)備,臨時慌忙應(yīng)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