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業安邦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建立國家,安定天下。同“立國安邦”。
出處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賢用士,立業安邦,你是不知也。”
基礎信息
拼音lì yè ān bāng
注音ㄌ一ˋ 一ㄝˋ ㄢ ㄅㄤ
繁體立業安邦
感情立業安邦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立國安邦
英語found a state and bring peace to i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痛痛快快(意思解釋)
- 后繼有人(意思解釋)
- 痛定思痛(意思解釋)
- 緣慳分淺(意思解釋)
- 鼠憑社貴(意思解釋)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釋)
- 奇才異能(意思解釋)
- 源源不斷(意思解釋)
- 極重不反(意思解釋)
- 囊螢照雪(意思解釋)
- 不翼而飛(意思解釋)
- 供不應求(意思解釋)
- 倦鳥知還(意思解釋)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釋)
- 語重心長(意思解釋)
- 敗俗傷風(意思解釋)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 (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滿面春風(意思解釋)
- 前赴后繼(意思解釋)
- 出師不利(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諸如此類(意思解釋)
- 慌不擇路(意思解釋)
- 轉彎磨角(意思解釋)
※ 立業安邦的意思解釋、立業安邦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使心用腹 | 用心思,使壞心眼。 |
革風易俗 | 改變風氣和習俗。 |
從俗浮沉 |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手锏 | 喻指取勝的絕招。 |
大包大攬 | 把事情、任務等盡量兜攬過來。 |
肝膽欲碎 | 欲:將要。肝和膽將要破碎了。形容極度悲痛或非常生氣。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
纏綿悱惻 |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
專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刻不容緩 |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
無稽之談 |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
男大當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昏聵無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 也敢干下去。 |
臨危授命 |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 |
餓殍遍野 | 殍:人餓 后的 。餓 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 的悲慘景象。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
亂作一團 | 混雜在一起,形容極為混亂。 |
始終一貫 | 自始至終都一樣。 |
超凡入圣 |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進入圣賢境界。后來多指學術、技藝、修養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
書不釋手 | 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
變態百出 | 形容事物形態變化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