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昧無聞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聞:出名。指無聲無息,無人知曉。
出處《剪燈余話·長安夜行錄》:“而使之昧昧無聞,安得不飲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基礎信息
拼音mèi mèi wú wén
注音ㄇㄟˋ ㄇㄟˋ ㄨˊ ㄨㄣˊ
感情昧昧無聞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無聲無息。
近義詞默默無聞、沒沒無聞
反義詞鼎鼎有名
俄語жить в безвестности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反復無常(意思解釋)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釋)
- 結黨營私(意思解釋)
- 謙受益,滿招損(意思解釋)
- 愛才如渴(意思解釋)
- 慌里慌張(意思解釋)
- 珠宮貝闕(意思解釋)
- 時易世變(意思解釋)
- 空口無憑(意思解釋)
- 快心滿志(意思解釋)
- 知其不可而為之(意思解釋)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釋)
- 色中餓鬼(意思解釋)
- 直搗黃龍(意思解釋)
- 望而生畏(意思解釋)
- 禍國誤民(意思解釋)
- 通今達古(意思解釋)
- 賢母良妻(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一竅不通(意思解釋)
- 清風勁節(意思解釋)
- 顧景慚形(意思解釋)
- 充耳不聞(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釋)
- 狂風暴雨(意思解釋)
- 戰不旋踵(意思解釋)
- 無聲無息(意思解釋)
※ 昧昧無聞的意思解釋、昧昧無聞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木本水源 | 樹的根本,水的源頭。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革風易俗 | 改變風氣和習俗。 |
不敢茍同 | 茍:茍且。不敢隨便地同事。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患難與共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
形神不全 | 形:形體;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
刻骨銘心 |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刻在骨頭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高步闊視 | 同“高視闊步”。 |
空口無憑 | 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
室邇人遙 | 見“室邇人遠”。 |
羊質虎皮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散言碎語 | 猶言閑言碎語。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
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經國之才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不好意思 | 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
行不副言 | 謂言行不一。 |
聞所不聞 | 聽到從未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怪模怪樣 | 形態奇怪。 |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 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于耍手段。 |
秋高氣爽 |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氣候涼爽宜人。 |
毛骨悚然 | 毛:頭發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樣子。毛發豎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懼驚駭。 |
切膚之痛 | 切膚:切身。指與自身關系密切。比喻親自感覺的痛苦。 |
伏法受誅 | 伏法:由于違法而受處 刑;誅: 。犯法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