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如弁髦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弁:古代的帽子;髦:兒童的垂發。比喻毫不可惜地丟棄無用之物。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服飾》:“棄如弁髦,《左傳·昭公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基礎信息
拼音qì rú biàn máo
注音ㄑ一ˋ ㄖㄨˊ ㄅ一ㄢˋ ㄇㄠˊ
繁體棄如覍髦
感情棄如弁髦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木本水源(意思解釋)
- 殘花敗柳(意思解釋)
- 反哺之私(意思解釋)
- 謳功頌德(意思解釋)
- 弦外之響(意思解釋)
- 遁世離俗(意思解釋)
- 學而時習之(意思解釋)
- 肝膽欲碎(意思解釋)
- 頭面人物(意思解釋)
- 鬼瞰其室(意思解釋)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釋)
- 危急關頭(意思解釋)
- 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解釋)
- 水中撈月(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國無寧日(意思解釋)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釋)
- 室邇人遙(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意思解釋)
- 汲汲顧影(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千真萬確(意思解釋)
- 豐功偉績(意思解釋)
- 撥亂濟危(意思解釋)
- 慌不擇路(意思解釋)
- 寥寥無幾(意思解釋)
- 單刀直入(意思解釋)
※ 棄如弁髦的意思解釋、棄如弁髦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刑期無刑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舊地重游 |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言而無信 |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冠絕一時 | 冠絕:遙遙領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時期內超出同輩,首屈一指。 |
心急如焚 | 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極其焦急。焚:燒。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寸光陰:指日影移動一寸;形容很短的時間。形容時間的寶貴。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話就說。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子繼父業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 |
坐以待斃 | 待:等待;斃: 。坐著等 。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離本趣末 |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色厲內荏 | 色:神色;歷:歷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
大勢所趨 | 大勢:總體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
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
頭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一棍子打 | 比喻認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 |
振聾發聵 |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
強人所難 | 強:勉強。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勢不可為 | 為:做,干。大勢已去,無能為力。 |
二缶鐘惑 | 二:疑,不明確;缶、鐘: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
異軍突起 | 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 |
英雄所見略同 | 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
皓首蒼顏 | 皓:白色的樣子;首:頭發;顏:面孔。雪白的頭發,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