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成義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猶言 身成仁。
出處《晉書·閻欑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 身成義者哉。”
例子《北史·崔鑒崔模等傳論》:“模雄壯之烈,楷忠貞之操, 身成義,臨難如歸,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
基礎信息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yì
注音ㄕㄚ ㄕㄣ ㄔㄥˊ 一ˋ
繁體殺身成義
感情 身成義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近義詞 身成仁
英語die to achieve virtue(die a martyr to a noble caus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普天同慶(意思解釋)
- 存而不議(意思解釋)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釋)
- 仰屋著書(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半吊子(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少(意思解釋)
- 穢德垢行(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眾建賢才(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風虎云龍(意思解釋)
- 共為唇齒(意思解釋)
- 法不阿貴(意思解釋)
- 裊裊婷婷(意思解釋)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引領翹首(意思解釋)
- 萬變不離其宗(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壯心不已(意思解釋)
- 驕傲自滿(意思解釋)
- 珠聯璧合(意思解釋)
- 鳳友鸞交(意思解釋)
- 西學東漸(意思解釋)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釋)
- 冠履倒易(意思解釋)
- 有機可乘(意思解釋)
※ 身成義的意思解釋、 身成義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鍥而不舍 |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
居重馭輕 | 指人主掌握兵權以制政權。 |
陌路相逢 | 與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無時無刻 | 時、刻:時間;時候。沒有一時一刻。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牝雞司晨 | 牝雞:母雞;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權當政。 |
貧賤不能移 | 不會因生活貧困,地位卑微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
路無拾遺 | 見“路不拾遺”。 |
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
分路揚鑣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專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春光明媚 | 明媚:鮮艷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羊質虎皮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法不阿貴 | 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法;不畏權貴。 |
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遠大。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群山四應 | 應:應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比喻一聲號召,人們群起響應。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
五花八門 |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橫拖倒扯 | 猶橫拖倒拽。 |
天下為一 | 一:統一。指國家統一 |
踉踉蹌蹌 |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
阿時趨俗 | 阿:迎合。迎合時尚和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