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夏變夷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出處《孟子 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
例子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第13回:“平時守著用夏變夷的古訓,把新政、新學批駁得一錢不值。”
基礎信息
拼音yòng xià biàn yí
注音ㄩㄥˋ ㄒ一ㄚˋ ㄅ一ㄢˋ 一ˊ
繁體用夏變夷
感情用夏變夷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中華文化同化少數民。
反義詞全盤西化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簞瓢屢空(意思解釋)
- 先聲奪人(意思解釋)
- 投石問路(意思解釋)
- 今來古往(意思解釋)
- 風俗人情(意思解釋)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釋)
- 飯囊酒甕(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奇貨可居(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忙不擇價(意思解釋)
- 時運亨通(意思解釋)
- 汲汲顧影(意思解釋)
- 洗耳恭聽(意思解釋)
- 戰不旋踵(意思解釋)
- 脫口而出(意思解釋)
- 勢在必行(意思解釋)
- 甘拜下風(意思解釋)
- 踉踉蹌蹌(意思解釋)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釋)
- 除惡務本(意思解釋)
- 一枕黃粱(意思解釋)
- 天緣湊合(意思解釋)
- 腦瓜不靈(意思解釋)
- 不櫛進士(意思解釋)
- 彼此彼此(意思解釋)
- 墨汁未干(意思解釋)
※ 用夏變夷的意思解釋、用夏變夷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默默無聞 | 默默:沒有聲息;聞:出名。無聲無息;不為人知。 |
低聲下氣 | 形容說話時恭順卑微的樣子。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明若觀火 | 象看火那樣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
力所能及 |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頂嘴;稽:爭論;計較。受到指責不服氣;抓住對方話把;反過來責問對方。 |
不二法門 | 不二:唯一的;法門:修行的門徑。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徑。 |
野心勃勃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盤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野心很大。 |
疑鄰盜斧 | 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
富貴驕人 | 富:有錢;貴:指有地位。有財有勢,盛氣凌人。 |
打腫臉充胖子 |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人心歸向 |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
大樹將軍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妻兒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負擔。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混一天算一天,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無計可施 | 施:施展。沒有什么計謀可以施展。指一點辦法也沒有。 |
孤注一擲 | 注:賭注;賭博時所押上的錢;孤注:賭錢的人在輸急時把所有的錢并在一起作為賭注;擲:這里指賭錢時擲骰子。賭徒在輸急了的時候把所有的錢并作一次押上去;以決最后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險。 |
朝升暮合 | 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
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古來今往 | 從古代到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