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節 義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堅守節操,為正義而 。
出處宋·蘇軾《上皇帝書》:“前山陽亡徒蘇令,縱橫史士,臨難莫肯仗節 義者,以守相威權素奪故也。”
例子杜子美《送嚴武還朝》詩:‘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勸以仗節 義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八》
基礎信息
拼音zhàng jié sǐ yì
注音ㄓㄤˋ ㄐ一ㄝˊ ㄙˇ 一ˋ
繁體仗節 義
感情仗節 義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信口開合(意思解釋)
- 師心自是(意思解釋)
- 夢幻泡影(意思解釋)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意思解釋)
- 志滿意得(意思解釋)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釋)
- 烏合之眾(意思解釋)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釋)
- 慌里慌張(意思解釋)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釋)
- 苦口之藥(意思解釋)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釋)
- 觸目皆是(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解釋)
- 孝子賢孫(意思解釋)
- 珠玉之論(意思解釋)
- 舉世無敵(意思解釋)
- 分門別類(意思解釋)
- 美人遲暮(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別有用心(意思解釋)
- 諸如此類(意思解釋)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釋)
- 薪盡火滅(意思解釋)
- 望塵靡及(意思解釋)
- 紛紅駭綠(意思解釋)
- 金玉滿堂(意思解釋)
※ 仗節 義的意思解釋、仗節 義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烽火連年 |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
出師無名 | 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
起兵動眾 | 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算無遺策 | 算:計劃;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
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鋪天蓋地 | 鋪:把東西散開;蓋:籠罩;遮蔽。遮住天;蓋住地。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來勢猛烈。也作“遮天蓋地”。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讜言直聲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目不斜視 | 眼睛不往旁邊看。形容目光莊重;神情嚴肅。 |
將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敗。兵少將少。形容兵力薄弱。 |
不能自拔 | 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
起 回生 | 把快要 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
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妙語連珠 |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
奮起直追 | 奮:鳥類展翅起飛。形容在已經落后的情況下;振作起來;一股勁地趕上去。 |
祝哽祝噎 | 祝:禱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養老的表示: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設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貴。 |
壯心不已 | 指有抱負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壯志仍不衰減。壯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慮周藻密 | 藻:辭藻,措辭。密:縝密。思路嚴謹,措詞縝密。考慮周到,辭采細密。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淺見薄識 | 淺見:膚淺的見解。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
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