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

詞語解釋
不具[ bù jù ]
⒈ ?
例
余容面敘,不具。
英inexhaustive;
⒉ ?
例
舊籍散亡,典章不具。
英incomplete;
引證解釋
⒈ ?不齊備;不完備。
引《墨子·七患》:“此皆備不具之罪也。”
《后漢書·祭祀志上》:“建武 元年已前,文書散亡,舊典不具。”
宋 王君玉 《國老談苑》:“質 家迎奉器皿不具。”
⒉ ?書信末尾常用語,猶言不詳備。參見“不備”。
引晉 王羲之 《萬石帖》:“云當有旨信,遲望其至,僕劣劣,故遣不具,還具示 王羲之。”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與安東諸軍州書》:“尋當更使人續(xù)往,先此不具。”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以視名實俱喪,為天下笑者何如者?書此。敬問起居。不具。”
國語辭典
不具[ bù jù ]
⒈ ?不詳盡。為書信結尾用語。也作「不備」。
⒉ ?不完備。
引《晉書·卷一一二·苻生戴記》:「既自有目疾,其所諱者不足、不具、少、無、缺、傷、殘、毀、偏、只之言皆不得道,左右忤旨而 者不可勝紀。」
分字解釋
※ "不具"的意思解釋、不具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捉蝴蝶、打籃球,都是我們常見的活動,有的甚至是同學們親自參加過的。但寫起來卻不具體。上述兩段描寫,由于作者觀察仔細,把捉蝴蝶,打籃球的動作、神態(tài)寫得栩栩如生。
2., 曹操是歷史上的梟雄,有著別人不具備的雄心壯志,總能夠做出一些讓人出其不意的事情。
3.既不具有哲學美,更不具有實踐美,前言不搭后語,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地方,隨手可以檢出一大簍,存在重大理論誤區(qū)。
4.如果說是暴力使其獲得了權力,那是不具有道德合法性的,而且根據暴力的原則,其他人同樣可以揭竿而起,弒君奪權,這顯然不利于守天下。
5., 曹操是歷史上的梟雄,有著別人不具備的雄心壯志,總能夠做出一些讓人出其不意的事情。
6.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即使最后失敗了,你也獲得了別人不具備的經歷。
7.租賃經營方式不具有普遍性,不宜在大企業(yè)推行。
8., 這種不明不白的定位,使其既難以保障公積金所有者的權益,又不具備承擔金融風險的能力。
9.青春根本不具有人性,它不可能有人性,因為年輕人從來不相信自己會 ……尤其不相信 亡常常是以非自然方式降臨。杜魯門·卡波特
10.雖然借助國際反恐的旗號,讓達馬托法案披上了一層合法的外衣,但它終究只能是美國的一部國內法律而已,無論如何也不具備有讓其他國家須遵從的強制效應。
相關詞語
- bù dà不大
- bù xiǎng不想
- bù gǎn不敢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bù shēng bù xiǎng不聲不響
- gōng jù工具
- bù xiáng不詳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風
- bù gù不顧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動聲色
- jiàn suǒ bù jiàn見所不見
- shí jù食具
- bù guǎn不管
- bù xiàng不像
- bù dòng zūn不動尊
- bù duàn不斷
- bù róng不容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bù suàn不算
- bù ān不安
- bù lǐ cǎi不理睬
- bù dìng不定
- hé bù何不
- yī yī bù shě依依不舍
- bù xǔ不許
- bù lùn不論
- bù xiàng不象
- jī jù機具
-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
- jù tǐ具體
- bù dé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