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史記·殷本紀》:“﹝伊尹﹞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后以“負俎”為干時以求進用的故實。
⒈ ?參見“負鼎”。參見“負鼎”。
引《史記·殷本紀》:“﹝ 伊尹 ﹞負鼎俎,以滋味説 湯,致於王道。”后以“負俎”為干時以求進用的故實。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士以自衒為不高,女以自媒為不貞,何必委洗耳之峻摽,效負俎之干榮哉!”明 孫仁孺 《東郭記·齊東野人之語》:“阿衡 負俎調羹,與羊皮牛口 秦 臣輝映。”
傳承國學經典 弘揚傳統文化
導航: 古籍 詩人 名句 詩文 字典 詞典 成語 英文單詞 作文
Copyright ? 2022-2024 新字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