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è lóu
注音一ㄝˋ ㄌㄡˊ
繁體曳婁
⒈ ?猶穿戴。語(yǔ)本《詩(shī)·唐風(fēng)·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
⒈ ?猶穿戴。
引語(yǔ)本《詩(shī)·唐風(fēng)·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
毛 傳:“婁亦曳也。”
孔穎達(dá) 疏:“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婁與曳連,則同為一事。”
宋 蘇軾 《謝除兵部尚書賜對(duì)衣金帶馬狀》之一:“蒙恩賜臣衣一對(duì),金帶一條,并魚袋、金鍍銀鞍轡馬一匹者,盛服在躬,無(wú)復(fù)曳婁之嘆!”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車馬之馳驅(qū),衣裳之曳婁,酒食鼓瑟之愉樂,皆巨室與貧民所以通工易事,澤及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