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徑

詞語解釋
蹊徑[ xī jìng ]
⒈ ?路徑;辦法。
例筑蹊徑。——《晏子春秋》
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荀子·勸學》
只好另辟蹊徑。
英path; way;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蹊逕”。
⒉ ?指小路。
引《呂氏春秋·孟冬》:“備邊境,完要塞,謹關梁,塞蹊徑。”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
晉 張載 《七哀》詩之一:“蒙蘢荊棘生,蹊逕登童豎。”
南朝 齊 謝朓 《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蔭道周。”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牛至半途不循蹊徑,負女渡嶺驀澗,直入亂山。”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蜿蜒入杳渺,蹊徑從何尋?”
⒊ ?門徑;路子。
引《荀子·勸學》:“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獨有此律,不謬蹊徑。”
明 唐順之 《卓小仙草書歌》:“雖然奔放不可覊,筆墨蹊徑未盡遣。”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五:“又人學書……情景妙合,風格自上,不為古役,不墮蹊逕者,最也。”
清 王韜 《甕牖馀談·西儒實學》:“大闢疇人之蹊逕。”
葉圣陶 《倪煥之》十四:“對于這樣另辟蹊徑的教育宗旨與方法,自己確有堅強的信念。”
國語辭典
蹊徑[ xī jìng ]
⒈ ?小路。
引《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昔者嬰之治阿也,筑蹊徑,急門閭之政。」
《晉書·卷八八·孝友傳·庾袞傳》:「杜蹊徑,修壁塢。」
近門路
⒉ ?比喻治學、做事的方法。
引《荀子·勸學》:「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分字解釋
※ "蹊徑"的意思解釋、蹊徑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他常常獨辟蹊徑,想出別人所不能想到的主意。
2.做人之道: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困難之時避其鋒芒另辟蹊徑,可讓一切峰回路轉;高調做事,精益求精執著追求,即使細微也盡全力高水準完美完成。
3.開拓者獨辟蹊徑,保守者因循守舊,探索者勇攀高峰,執著者勇往直前。
4.一旦陷入困境,聰明的人不是一味地鉆牛角尖,而是適時地另辟蹊徑以謀求出路。
5.葛亮的故事里沒有歷史的笨重感,也沒有走火入魔的實驗手法,他以一條清亮嗓音,三十歲不到的年齡,別辟蹊徑,重新回歸說故事的趣味。
6., 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獨辟蹊徑,不落窠臼,不用擔心失去崇拜者的支持。
7., 漫天劍氣驚世駭俗,精妙絕倫的劍法出其不意,相對于古正、古鋒這些劍道高手來講,秦朗的劍法獨辟蹊徑、獨樹一幟,是他們所有人都沒想到也想不到的。
8.而本文試圖另辟蹊徑,從微觀的角度出發認為:與生產經營者一一對應,并水**融的消費者對產品市場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監督,才是解決假冒偽劣現象嚴重的現狀的最為有效且最為持久的途徑。
9.真山是任情任性恣意漫長,遇水則讓,或穿巖或懸瀑或辟石,大塊自然,人力如何仿得來?所以只能夾縫里求生存,另辟蹊徑,或漏石,或虬結,或為一幕屏或為一堆壘。王安憶
10.在待人處世中要低調,當自己處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險之時,不妨先退讓一步,這樣做,不但能避其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辟蹊徑,重新占據主動。
相關詞語
- tú jìng途徑
- lù qī路蹊
- jìng lù dāo徑路刀
- cǎi xiāng jìng采香徑
- jìng lù徑路
- lù jìng路徑
- xī jìng溪徑
- zhàn jìng棧徑
- jìng lì徑歷
- jìng dào徑道
- jìng jiè徑界
- xiǎo jìng小徑
- jìng liú徑流
- niǎo jìng鳥徑
- jìng jì徑跡
- wài jìng外徑
- liǔ jìng柳徑
- shǔ qī鼠蹊
- zǎo jìng棗徑
- jìng tú徑途
- lǚ jìng履徑
- táo qī liǔ mò桃蹊柳陌
- tù jìng兔徑
- jìng xíng zhí suí徑行直遂
- zhú jìng竹徑
- qī dào蹊道
- jìng shù徑術
- xián qī閑蹊
- gāo jìng高徑
- huā jìng花徑
- jìng cùn徑寸
- yōu qī幽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