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ù dú
注音ㄐ一ㄡˋ ㄉㄨˊ
詞性動詞
1.羅梅羅在20歲時參軍入伍,在駐地圖書室里如饑似渴地讀書,最終上了夜大、加州大學,然后就讀醫學院。
2.發布會現場,很多記者就又一次將鏡頭對準了發言人身邊的女翻譯,先是媒體炒作這位女翻譯的籍貫,接著是就讀的學校,再然后是其老公是誰,都被一一翻出。
3.我國已故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上世紀30年代曾就讀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并獲得博士學位,一生飽經滄桑。
4., 同學們各謀出路,他拒絕到北平的敵偽學校就讀,決定和一名同學奔赴大后方。
5.就讀大學預科班不但能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還可節省時間。
6.終于借到了一本好書,我如饑似渴的不到一星期就讀完了。
7.我就讀的北京大學有一位接觸較多的中國梵學大師,他傾畢生精力研傳古印度文化,曾經獲得“印度公民榮譽獎”。
8.既然這是一個不可能完全改變的局面,總是有人一天皓首窮經的就讀一點經典,而有些人學幾句話就去賣弄,這是擋不住的。
9.過往再怎樣變,我們共同就讀的經歷不會改變;距離再怎么遠,我們彼此的情誼不會遙遠;時間再怎樣短,我們的溝通不會縮短。祝生日快樂!
10.她的兒子劉志勇患有脆骨癥的,兒子高中就讀的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位于盤福路,小勇在該校讀了三年高中,龔桂花每天都抱兒子上學、放學,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