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騷

詞語解釋
牢騷[ láo sāo ]
⒈ ?指抑郁不滿的情緒或言語;憂愁哀怨。
例牢騷太甚防腸斷。
英complaint; discontent; grievance;
引證解釋
⒈ ?指抑郁不滿的情緒或言語。
引明 陸世廉 《西臺記》第四出:“憂焦!知己真難報。牢騷!英雄恨未消。”
《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這兩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元,入翰林,激成了一肚子牢騷不平。”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鄺露》:“湛若 為人好詼諧大言,汪洋自恣,以寫其牢騷不平之志。”
李劼人 《天魔舞》第九章:“然而他猶滿肚皮牢騷,認為自己還走了冤枉路。”
浩然 《艷陽天》第九九章:“誰不興發幾句牢騷呢,牢騷不等于事實呀!”
⒉ ?說不滿的話。
例如:牢騷了半天;等他牢騷完了,也就沒事啦。
⒊ ?憂愁哀怨。
引《花月痕》第五回:“大抵秋菊春蘭,各極其勝,究竟秋菊牢騷,不及春蘭華貴。”
國語辭典
牢騷[ láo sāo ]
⒈ ?抑郁不平。
引《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這兩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入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牢騷不平。」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正是酒酣耳熱的時候,仲翔又在窘鄉,便發出無限牢騷,無非是罵官場的話。」
近抱怨 怨言
分字解釋
※ "牢騷"的意思解釋、牢騷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當他們中的一個人聽說自己的妻子生女兒的時候,他的臉黯然失色,而且滿腹牢騷。
2.易于抱怨或發牢騷的,脾氣壞的,暴躁的。
3.有時候不是不愿意告訴大家我的傷心,而是真的看見大家卻又不言而喻。有時候行程頻繁的時候也會難免牢騷,可是幾天沒有行程又那么想念這幾個家伙,只要有團員吵吵鬧鬧斗嘴即使生氣了,都還是很有安全感。吳青峰
4.我們常常有猶豫的時間,有愁悶的時間,有氣憤的時間,有牢騷的時間,而沒有工作的時間,沒有為他人服務的時間,沒有總結工作或訂計劃的時間。
5.與人相處少言寡語,看到不公不吵不嚷,別人牢騷少聽不看,老板出糗不語不笑,老板派活不知不覺,事不關己不痛不癢,牢記規則步步為贏。
6.我們雖然沒有在寫給對方的信中發泄對這些日常生活的不滿與牢騷,但是知道在這個世界之中有另外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使我們都變得堅強起來。新海誠
7.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的催化劑。2、牢騷雖不總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卻總是正確的。
8., 人人都是如此,就像人們不會感謝自我的手和腳一樣,理所當然存在的東西,當它毋庸置疑地存在時,人們往往會對它牢騷滿腹,或動輒怨天尤人。
9.把說怪話、發牢騷當成“有個性”,把傳謠言、猜內幕當成“有本事”,把唱反調、出風頭當做“有能耐”,這是政治上的糊涂。
10., 學習雷鋒不是空喊口號,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你的好。不要吝嗇舉手之勞,不要每天滿腹牢騷,不要錯過雪中送炭,不要忘記他人恩典,不要握手有氣無力,不要嘲笑路不拾遺。學雷鋒日,立刻。
相關詞語
- fā láo sāo發牢騷
- fā láo sāo發牢騷
- sāo dòng騷動
- sāo kè騷客
- lán láo闌牢
- lǐng fēng sāo領風騷
- rén wú gāng gǔ,ān shēn bù láo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 láo shǒu牢守
- láo shí牢實
- zhū láo豬牢
- gòng láo共牢
- jiān láo堅牢
- sāo tǐ騷體
- láo lóng牢籠
- láo là牢剌
- láo chéng牢城
- hú sāo chòu狐騷臭
- láo láo牢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亡羊補牢
- xìng sāo rǎo性騷擾
- láo yù牢獄
- fēng sāo niáng mén風騷娘們
- láo kào牢靠
- shào láo少牢
- láo lǐ牢禮
- yì sāo繹騷
- jūn láo軍牢
- sāo yīn騷音
- fàng pì là sāo放屁辣騷
- hǔ láo虎牢
- láo luò牢落
- sǐ qiú láo 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