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詞語解釋
諸葛亮[ zhū gě liàng ]
⒈ ?(181-234)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早年隱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謀獻(xiàn)策,遂提出聯(lián)孫抗曹、重興漢室的建議,即“隆中對”。后劉備據(jù)其策略,聯(lián)孫攻曹,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并占領(lǐng)荊州、益州,建立蜀漢政權(quán)。劉備稱帝后,任丞相。劉備臨終前把兒子劉禪和治理蜀國的重任托付給他。封為武鄉(xiāng)侯。當(dāng)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嚴(yán)明,重視水利,改善同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曾先后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后病 于五丈原軍中。
引證解釋
⒈ ?三國 時 蜀漢 政治家、軍事家。字 孔明。民間故事對他的智慧謀略多所渲染,故常借指足智多謀的人物。
引瞿秋白 《亂彈·水陸道場》:“只有他們自己才是精明強干大權(quán)獨握的 諸葛亮。”
峻青 《海嘯》第二章:“‘放心吧, 嫚姑子,’ 老金頭 笑嘻嘻地說:‘你不知道你們的頭兒是個 諸葛亮 嗎?他有退兵之計,你急什么?’”
國語辭典
諸葛亮[ zhū gé liàng ]
⒈ ?人名。(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瑯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后主劉禪,封武鄉(xiāng)侯。志在攻魏以復(fù)中原,乃東和孫權(quán),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zhàn),后鞠躬盡瘁,卒于軍中,謚號忠武。著有《諸葛武侯集》。
分字解釋
※ "諸葛亮"的意思解釋、諸葛亮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常用諸葛亮“鞠躬盡瘁, 而后已”這句名言鞭策激勵自己。
2.二百零二、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都是周瑜的,羅貫中信手拈來,不管知識產(chǎn)權(quán),不管商標(biāo)版權(quán),全給了諸葛亮。
3.二人定眼一看,不是別人,正是丞相諸葛亮。二人急忙下馬行禮。
4.盡管周瑜用盡心機,但諸葛亮還是棋高一著,借來“東風(fēng)”,才使火燒赤壁計策得以實現(xiàn)。
5.“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和“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兩句俗話,贊揚了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6.諸葛亮當(dāng)軸處中,奉詔輔孤,為了蜀漢的興盛鞠躬盡瘁, 而后已。
7.諸葛亮一生對漢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 而后已。
8.關(guān)羽溫酒 華雄,趙云匹馬救幼主,諸葛亮草船借箭,都是對歷史的上下其手,枉顧歷史的本來面目和社會既有意志,肆意妄為,張揚小說文本的生命力。
9.諸葛亮的知其不可而為之也是明顯的悲劇形象。
10.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常用諸葛亮“鞠躬盡瘁, 而后已”這句名言鞭策激勵自己。
相關(guān)詞語
- jīng liàng晶亮
- guāng liàng光亮
- zhū zǐ bǎi jiā諸子百家
- piào liàng漂亮
- zhū duō諸多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諸東流
- zhū shì諸事
- míng liàng明亮
- zhū wèi諸位
- zhū zhèng諸正
- zhū gū諸姑
- fāng liàng方亮
- liàng dù亮度
- liàng xiàng亮相
- zhū jūn諸君
- mēng mēng liàng蒙蒙亮
- liàng jīng jīng亮晶晶
- tǐ liàng體亮
- liàng diǎn亮點
- liàng guāng亮光
- hè gé賀葛
- sù zhū訴諸
- zéi liàng賊亮
- zhū zī諸資
- gāo liàng高亮
- liàng xiōng亮胸
- tī liàng剔亮
- yóu liàng油亮
- mìng zhū hóu命諸侯
- shuò liàng爍亮
- táo zhū桃諸
- chǎng liàng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