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撻
詞語解釋
鞭撻[ biān tà ]
⒈ ?鞭打;驅(qū)使。
例受到他那種特有的決心的鞭撻。
英whip; flog lash; castigate;
引證解釋
⒈ ?鞭打。
引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怪神·世間多有亡人見神》:“鞭撻奴婢,皆得其過。”
唐 高適 《封丘作》詩:“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云》:“我想,這就是 菲洲 黑奴雖日受鞭撻,還能活下去的原因。”
⒉ ?駕馭,征服。
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論》:“太祖 運(yùn)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
宋 蘇轍 《進(jìn)御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經(jīng)營百度,有綱紀(jì)海內(nèi),鞭撻四夷之志。”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故 吐蕃 贊普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⒊ ?猶驅(qū)送。
引唐 杜甫 《上水遣懷》詩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撻日月久。”
仇兆鰲 注:“鞭撻日月,猶云驅(qū)送歲月。”
⒋ ?抨擊。
引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論語一年”》:“最猛烈的鞭撻了那主人們的是 蕭伯納。”
秦牧 《藝海拾貝·笑的力量》:“對剝削階級貪婪愚蠢的諷刺,對他們的風(fēng)習(xí)影響的嘲弄和鞭撻,狀物傳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語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⒌ ?責(zé)罰;折磨。
引郁達(dá)夫 《薄奠》下:“我被眾人的目光鞭撻不過,心里起了一種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詛咒的念頭。”
華嘉 《寂寞》:“即使你躲進(jìn)一個沒有人煙的深谷,它的魔手還是要把你拖出來鞭撻。”
國語辭典
鞭撻[ biān tà ]
⒈ ?用鞭子抽打。也作「鞭打」。
引《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今之官府,督取甚急,往往鞭撻人民取足,至有伐葉為薪以易錢貨。」
《三國演義·第八一回》:「帳上帳下,但有犯者即鞭撻之;多有鞭 者。」
近鞭打 撲打 撲撻 拷打
反愛撫
⒉ ?驅(qū)遣。
引《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jì)》:「太祖運(yùn)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
相關(guān)成語
- sù mìng lùn宿命論
- jí zhōng集中
- gòng tóng shì cháng共同市場
- chōng jì沖寂
- zǎo zǎo ér早早兒
- qīng hǎi青海
- guāng rùn光潤
- néng yǒu能有
- jué wú決無
- xiào yíng yíng笑盈盈
- jiào huā zǐ叫化子
- huí bì回避
- huì fèi會費(fèi)
- rèn mìng zhuàng任命狀
- wéi wù zhǔ yì唯物主義
- dǎ bāo打包
- zhì mù質(zhì)木
- jué jué決絕
- jī shēn躋身
- rén shēng人生
- shì zǐ適子
- lián lǐ連理
- yè sè夜色
- nǎ ér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