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足
詞語解釋
纏足[ chán zú ]
⒈ ?把女孩子的腳用長布條緊緊纏住,使腳畸形變小,以為美觀,這是舊時的陋俗。
英foot-binding;
引證解釋
⒈ ?舊時摧殘婦女身心健康的陋習。女子以布帛緊束雙足,使足骨變形,腳形尖小成弓狀,以此為美。相傳 南唐 李后主 令宮嬪 窅娘 以帛繞腳,令纖小作新月狀,由是人皆效之。一說始于 南朝 齊 東昏侯 時。 太平天囯 曾禁止纏足。辛亥革命后,纏足陋習始逐漸廢絕。參閱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纏足》等。
引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雙行纏》:“自《墨莊漫録》以纏足始 五代,諸小説所見皆同,余舊頗疑之。”
嚴復 《原強》:“至于纏足,本非天下女子之所樂為也,拘于習俗,而無敢畔其范圍而已。”
夏衍 《<教子篇>補》:“她今年六歲,在過去,也正是哭哭啼啼地被逼著纏足的年紀了。”
國語辭典
纏足[ chán zú ]
⒈ ?舊時婦女用布帛緊裹雙足,使之纖小,以為美觀。纏足之風,始于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國。也作「纏腳」。
引《通俗常言疏證·婦女·纏足》引《墨莊漫錄》:「婦人之纏足,傳記皆無所出。惟齊東昏侯,有鑿金為蓮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鎬詠李后主宮嬪窅娘詩云:『蓮中花更好,雪里月常新。』以此知扎腳自五代始也。」
近扎腳
最近近義詞查詢:
功能的近義詞(gōng néng)
隱蔽的近義詞(yǐn bì)
結合的近義詞(jié hé)
不能的近義詞(bù néng)
百發百中的近義詞(bǎi fā bǎi zhòng)
興起的近義詞(xīng qǐ)
與眾不同的近義詞(yǔ zhòng bù tóng)
偷偷摸摸的近義詞(tōu tōu mō mō)
據守的近義詞(jù shǒu)
悅目娛心的近義詞(yuè mù yú xīn)
會萃的近義詞(huì cuì)
地理的近義詞(dì lǐ)
伴同的近義詞(bàn tóng)
胡同的近義詞(hú tóng)
局面的近義詞(jú miàn)
眉目的近義詞(méi mù)
合謀的近義詞(hé móu)
再接再厲的近義詞(zài jiē zài lì)
口岸的近義詞(kǒu àn)
斤斤計較的近義詞(jīn jīn jì jiào)
體例的近義詞(tǐ lì)
暗示的近義詞(àn shì)
超級的近義詞(chāo jí)
頓首的近義詞(dùn shǒu)
嘉勉的近義詞(jiā miǎ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