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結
詞語解釋
凝結[ níng jié ]
⒈ ?液體遇冷變成固體,氣體因壓力增加或溫度降低變成液體。
英coagulate; condense; congeal; curdle;
引證解釋
⒈ ?氣體變為液體或液體變為固體。
引《淮南子·原道訓》:“所謂后者,非謂其底滯而不發,凝結而不流,貴其周於數而合於時也。”
高誘 注:“凝,如脂凝也。”
五代 齊己 《賀雪》詩:“上清凝結下乾坤,為瑞為祥表致君。”
《朱子語類》卷四五:“想初間地未成質之時,只是水,后來漸漸凝結。”
侯金鏡 《漫游小五臺·峰回路轉》:“﹝潭水﹞像一塊正在凝結的玉,澄澈而看不見底。”
⒉ ?糾結;集聚。
引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而無私者,干人也。”
元 趙孟頫 《賦張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詩:“千巖萬壑來幾上,中有絶澗橫天河。粵從混沌元氣判,自然凝結非鐫磨。”
《再生緣》第五七回:“此刻看來還可救,止不過,憂悲凝結在心胸。”
楊朔 《畫水繡水》:“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
國語辭典
凝結[ níng jié ]
⒈ ?凝聚、集結。
引《朱子語類·卷四五·論語·衛靈公篇》:「每常見山形如水漾沙之勢,想初間地未成質之時,只是水。后來漸漸凝結,勢自如此。」
《紅樓夢·第八回》:「若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
近凝固 凝集 凝聚 固結
反溶化 溶解 融解
⒉ ?紛擾糾結。
引《抱樸子·外篇·行品》:「臨凝結而能斷,操繩墨而無私者,干人也。」
最近近義詞查詢:
天年的近義詞(tiān nián)
黑市的近義詞(hēi shì)
不平的近義詞(bù píng)
清淡的近義詞(qīng dàn)
臉紅的近義詞(liǎn hóng)
與眾不同的近義詞(yǔ zhòng bù tóng)
隔斷的近義詞(gé duàn)
改革的近義詞(gǎi gé)
貨幣的近義詞(huò bì)
全體的近義詞(quán tǐ)
會萃的近義詞(huì cuì)
提醒的近義詞(tí xǐng)
隱居的近義詞(yǐn jū)
鄉下的近義詞(xiāng xià)
陌生的近義詞(mò shēng)
大力的近義詞(dà lì)
人工的近義詞(rén gōng)
超越的近義詞(chāo yuè)
孑遺的近義詞(jié yí)
交卸的近義詞(jiāo xiè)
講義的近義詞(jiǎng yì)
正色的近義詞(zhèng sè)
長久的近義詞(cháng jiǔ)
斷魂的近義詞(duàn hún)
儀式的近義詞(yí sh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