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
詞語解釋
樂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
⒈ ?《三國志·蜀志·后主傳》:“后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劉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后因以“樂不思蜀”謂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引證解釋
⒈ ?后因以“樂不思蜀”謂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引《三國志·蜀志·后主傳》:“后主 舉家東遷,既至 洛陽”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司馬文王 與 禪 ( 劉禪 )宴,為之作故 蜀 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 禪 喜笑自若……他日,王問 禪 曰:‘頗思 蜀 否?’ 禪 曰:‘此間樂,不思 蜀。’”
《掃迷帚》第六回:“去年八月,因赴 金陵 鄉試,往 釣魚巷 獵艷,與妓女 玉蘭 有嚙臂盟,從此數月不歸,大有此間樂不思 蜀 之意。”
黃裳 《榆下說書·諸葛的錦囊》:“劉備 的這種壞脾氣,好像也傳給了 阿斗,‘樂不思 蜀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 東吳 招親的翻板。”
國語辭典
樂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
⒈ ?蜀漢亡后,后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設宴待禪,作蜀漢故技于前,禪樂在其中,司馬昭因而問禪:「是否思蜀?」禪答:「此間樂,不思蜀。」典出《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后主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后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例如:「拉斯維加斯為美國的觀光勝地,常使觀光客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近樂而忘返
最近近義詞查詢:
不斷的近義詞(bù duàn)
展示的近義詞(zhǎn shì)
法則的近義詞(fǎ zé)
時時刻刻的近義詞(shí shí kè kè)
回信的近義詞(huí xìn)
不當的近義詞(bù dāng)
干癟的近義詞(gān biě)
合法的近義詞(hé fǎ)
一貫的近義詞(yī guàn)
美味的近義詞(měi wèi)
生命的近義詞(shēng mìng)
時光的近義詞(shí guāng)
不由自主的近義詞(bù yóu zì zhǔ)
體裁的近義詞(tǐ cái)
處處的近義詞(chù chù)
擴大的近義詞(kuò dà)
格格不入的近義詞(gé gé bù rù)
立時的近義詞(lì shí)
何況的近義詞(hé kuàng)
哀傷的近義詞(āi shāng)
暗 的近義詞(àn shā)
同伙的近義詞(tóng huǒ)
壯年的近義詞(zhuàng nián)
適時的近義詞(shì shí)
不遺余力的近義詞(bù yí yú l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