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
詞語解釋
律師[ lǜ shī ]
⒈ ?在案件中為委托人辯護、代理訴訟及處理平常法律業務的人員。
英lawyer; solicitor; attorney;
引證解釋
⒈ ?佛教稱善解戒律的人。
引《涅槃經·金剛身品》:“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説,是名律師。”
宋 蘇軾 《阿彌陀佛頌》:“錢塘 圓照律師 普勸道俗,歸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清 錢謙益 《舒仲符畫張明府小像戲題四絕句》之三:“人言宿世修行慣,不是禪師定律師。”
⒉ ?唐 時道士按修行程度而得的稱號之一。
引《唐六典·祠部郎中》:“而道士修行有三號: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
⒊ ?傳授法律知識的人。
引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余謂此象可以為刑官,可以為律師。”
⒋ ?專指受當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依法協助當事人進行訴訟,出庭辯護,以及處理有關法律事務的專業人員。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就是從前派到 美國 去的學生,回來了也不用,此刻有多少在外頭當洋行買辦、當律師翻譯的。”
柔石 《二月》二:“窮人打官司總是輸,我還是將來做一個律師,代窮人做狀紙,辯訴。”
國語辭典
律師[ lǜ shī ]
⒈ ?精通戒律的法師。
引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三》:「善學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
⒉ ?唐代對道士的一種尊稱。按修行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
⒊ ?受當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協助當事人進行訴訟、辯護或處理有關法律事務的專業人員。
最近近義詞查詢:
年邁的近義詞(nián mài)
災民的近義詞(zāi mín)
單據的近義詞(dān jù)
協商的近義詞(xié shāng)
早年的近義詞(zǎo nián)
身段的近義詞(shēn duàn)
回復的近義詞(huí fù)
贊美的近義詞(zàn měi)
吹打的近義詞(chuī dǎ)
期限的近義詞(qī xiàn)
營業的近義詞(yíng yè)
回扣的近義詞(huí kòu)
合力的近義詞(hé lì)
清醒的近義詞(qīng xǐng)
主持的近義詞(zhǔ chí)
源源不斷的近義詞(yuán yuán bù duàn)
適時的近義詞(shì shí)
老是的近義詞(lǎo shì)
消磨的近義詞(xiāo mó)
左右的近義詞(zuǒ yòu)
充盈的近義詞(chōng yíng)
專家的近義詞(zhuān jiā)
期望的近義詞(qī wàng)
升平的近義詞(shēng píng)
天網恢恢的近義詞(tiān wǎng huī huī)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