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初日
詠初日。宋代。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宋代]: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詠初日》詩是趙匡胤在靈山寺門前詠的。此詩一氣呵成,詩意質樸而又粗獷,境界開闊而又壯觀。首二句寫一輪紅日噴薄欲出,赫赫炎炎,勢盛光艷。“光赫赫”,“如火發”,形如口語,把太陽初升時的壯麗景象描繪得活龍活現。后二句,詩人以紅日初升自況,以群星、殘月比喻當時的各個割據勢力,并以紅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征自己鏟平割據、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氣勢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動,是一篇比較成功的述志之作。所以陳巖肖贊嘆說:“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規模宏遠矣。”
唐代·趙匡胤的簡介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宋太祖。出生于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年輕時曾經在少林寺學習武術。948年,投后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 后葬于鄭州鞏義宋陵之永昌陵。
...〔
? 趙匡胤的詩(3篇) 〕
明代:
林大春
誰染關山戰血紅,三吳壯士引雕弓。荒林虎嘯風聲切,野戍烏啼夜色空。
未信吟詩能退虜,翻令生子學從戎。何當挽取天河水,凈洗扶桑日月東。
誰染關山戰血紅,三吳壯士引雕弓。荒林虎嘯風聲切,野戍烏啼夜色空。
未信吟詩能退虜,翻令生子學從戎。何當挽取天河水,淨洗扶桑日月東。
宋代:
蘇轍
紈扇新裁冰雪馀,清風不隔纻羅疏。飛升漫寫秦公子,榮謝應憐漢婕妤。
紈扇新裁冰雪馀,清風不隔纻羅疏。飛升漫寫秦公子,榮謝應憐漢婕妤。
:
梁成楠
溪行有深湍,山行無寸土。當暑踐炎石,似魚游熱釜。
對嶺見深林,林深防猛虎。 人飲其血,手把髑髏舞。
溪行有深湍,山行無寸土。當暑踐炎石,似魚遊熱釜。
對嶺見深林,林深防猛虎。殺人飲其血,手把髑髏舞。
明代:
陳子升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
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
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
明代:
程通
孝子別成均,南歸楚水濱。檐頭緗帙舊,庭下綵衣新。
去路江梅馥,來時禁柳青。都門頻送客,我亦倍思親。
孝子別成均,南歸楚水濱。檐頭緗帙舊,庭下綵衣新。
去路江梅馥,來時禁柳青。都門頻送客,我亦倍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