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絲衣譯文及注釋
譯文
絲綢祭服白又凈,戴冠樣式第一流。從廟堂里到門內,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滿,兕角酒杯彎一頭,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嘩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長壽。
注釋
絲衣:神尸所穿的絲質白色的祭服。
紑(fóu):潔白鮮明貌。
載:借為“戴”。弁(biàn):古代貴族戴的鹿皮帽子。俅(qiú)俅:形容冠飾美麗的樣子。一說恭順貌。
堂:廟堂,或以為即明堂。徂(cú ):往,到?;和ā扮埽╦ī)”,門內、門限。
鼐(nài):大鼎。鼒(zī):小鼎。
兕(sì)?。╣ōng):犀牛角做的盛酒器。觩(qiú):形容兕觥彎曲的樣子。
旨酒:美酒。思:語助詞,無義。柔:指酒味柔和。
吳:大聲說話,喧嘩。敖:通“傲”,傲慢。
胡考:即壽考,長壽之意。休:美譽,一說指福祿。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81-782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92-694
周頌·絲衣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記述周貴族祭畢巡視飲宴安排情況的小詩?!睹娦颉分^此篇主旨是“繹”。“繹”即“繹祭”,語出《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猶繹?!贝嗽娢从小袄[祭”字樣,《毛詩序》應是推測;但從詩的內容看,這個推測還是有根據的,所以盡管有人責難,但一般還是為后人所接受。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81-782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92-694
周頌·絲衣鑒賞
此詩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絲衣,戴的是爵弁。絲衣一般稱作純衣,《儀禮·士冠禮》:“爵弁,服纁裳、純衣、緇帶、韎韐?!编嵭ⅲ骸凹円?,絲衣也?!臂图淳糅?,“其色赤而微黑”(《儀禮·士冠禮》鄭玄注),與白色的絲衣配合,成為祭祀的專用服飾?!抖Y記·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諸侯也,爵弁绖緇衣。”《毛詩序》可能就是根據這兩句詩而斷定此篇與祭祀有關?!百促础泵珎饔枮椤肮ы樏病?,而《說文解字》曰:“俅,冠飾貌?!薄稜栄拧芬嘣唬骸百促矗病!瘪R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云:“上文紑為衣貌,則俅俅宜從《爾雅》、《說文》訓為冠服貌矣?!瘪R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為絲衣的修飾語,則二句的“俅俅”與之相應當為弁的修飾語,故訓為冠飾貌,而不訓恭順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準備。“自堂徂基”點明祭祀場所?!盎蓖ā扮堋?,指廟門內。這個地方又稱作“祊”(崩)?!抖Y記·禮器》:“設祭于堂,為祊乎外?!编嵭ⅲ骸暗p祭,明日之繹祭也。謂之祊者,于廟門之旁,因名焉?!蓖醴蛑稄堊诱勺ⅰね醵E》:“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繹祭?!边@是正祭與繹祭區別之所在?!睹娦颉坊蛟S就是據此推斷此篇是“繹”。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犧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時盛熟牲的器具。此處無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實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說文解字》:“鼐,鼎之絕大者。”段玉裁注:“絕大謂函牛之鼎也?!倍Υ沃?,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陳奐《詩毛氏傳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內外小大作儷耦,至本句變文?!币簿褪钦f,由上句的從小及大,變為此句的從大及小。“兕觥”又稱爵,《詩毛氏傳疏》:“兕觥為獻酬賓客之爵,繹祭行旅酬(祭禮完畢后眾人聚在一起宴飲稱為‘旅酬’),故設兕觥焉?!?/p>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飲,也就是“旅酬”。這里突出的是宴飲時的氣氛,不吵不鬧,合乎禮儀?!缎⊙拧どl琛纷詈笠徽拢骸百铞∑溆p,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萬福來求(聚)?!迸c這三句正可互相印證。
猜你喜歡
醉蓬萊·望秋高梨嶺
望秋高梨嶺,星下莆陽,慶生賢哲。問瑞蓂留兩莢。小試宏才,暫勞雕邑,布陽春仁澤。庭有馴禽,村無吠犬,稻黃連陌。最是邦人,合掌頂戴,萱草年華,蟠桃春色。卻笑仙翁,覓丹砂金訣。德滿人間,詔來天上,看壽名俱得。歲歲霞觴,鳳凰池畔,賀生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