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周次公俞伯輝余子壽共飲
六月周次公俞伯輝余子壽共飲。宋代。韓淲。 煮餅了長夏,飽外非所憂。既和以滑甘,亦用冷煖投。芼之蔬茹嘉,一箸真良謀。風軒置盆水,簾虛漾林幽。更催石鼎煎,瀹此茗雪甌。且足為口腹,庶得少遲留。山房無六月,微涼已颼颼。庚伏始云中,不日天下秋。善來二三友,閒身宜自由。步可著兩履,汎可掉扁舟。破壁委窮巷,孤城帶芳洲。初傳多黍稌,忽詔捕螟蟊。但畏妨我詩,恒饑思難抽。
[宋代]:韓淲
煮餅了長夏,飽外非所憂。既和以滑甘,亦用冷煖投。
芼之蔬茹嘉,一箸真良謀。風軒置盆水,簾虛漾林幽。
更催石鼎煎,瀹此茗雪甌。且足為口腹,庶得少遲留。
山房無六月,微涼已颼颼。庚伏始云中,不日天下秋。
善來二三友,閒身宜自由。步可著兩履,汎可掉扁舟。
破壁委窮巷,孤城帶芳洲。初傳多黍稌,忽詔捕螟蟊。
但畏妨我詩,恒饑思難抽。
煮餅了長夏,飽外非所憂。既和以滑甘,亦用冷煖投。
芼之蔬茹嘉,一箸真良謀。風軒置盆水,簾虛漾林幽。
更催石鼎煎,瀹此茗雪甌。且足為口腹,庶得少遲留。
山房無六月,微涼已颼颼。庚伏始雲中,不日天下秋。
善來二三友,閒身宜自由。步可著兩履,汎可掉扁舟。
破壁委窮巷,孤城帶芳洲。初傳多黍稌,忽詔捕螟蟊。
但畏妨我詩,恒饑思難抽。
唐代·韓淲的簡介
韓淲(biāo)(1159—1224)南宋詩人。字仲止,一作子仲,號澗泉,韓元吉之子。祖籍開封,南渡后隸籍信州上饒(今屬江西)。從仕后不久即歸,有詩名,著有《澗泉集》。淲清廉狷介,與同時知名詩人多有交游,并與趙蕃(章泉)并稱“二泉”。著作歷代書目未見著錄。史彌遠當國,羅致之,不為少屈。人品學問,俱有根柢,雅志絕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時事驚心,作甲申秋三詩,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 韓淲的詩(1760篇) 〕
明代:
何文繪
衣冠禮拜出名家,嶺海重開寶樹花。聚會獨逢清夜月,淹留卻憶舊時華。
銀河遠帶龍潭水,霄漢光浮鳳嶺霞。回首故鄉思雨露,年年三月泛仙槎。
衣冠禮拜出名家,嶺海重開寶樹花。聚會獨逢清夜月,淹留卻憶舊時華。
銀河遠帶龍潭水,霄漢光浮鳳嶺霞。回首故鄉思雨露,年年三月泛仙槎。
近現代:
陳方恪
意氣拿云憶昔年。當筵借箸畫山川。功名欹枕看飛鳶。
草檄未成憎命達,酬恩何計受人憐。一龕云臥送華顛。
意氣拿雲憶昔年。當筵借箸畫山川。功名欹枕看飛鳶。
草檄未成憎命達,酬恩何計受人憐。一龕雲臥送華顛。
:
王鏡寰
為傍巖腰筑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帽填詞韻事傳。
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禪。
為傍巖腰築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帽填詞韻事傳。
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坐禪。
明代:
李孫宸
從子吾家彥,氣骨負高奇。少小同鉛槧,古道相與期。
及予返休沐,竹林日追隨。兩雛賴教植,余亦借箴規。
從子吾家彥,氣骨負高奇。少小同鉛槧,古道相與期。
及予返休沐,竹林日追隨。兩雛賴教植,餘亦借箴規。
明代:
張孟兼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干。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幹。
明代:
鄧云霄
旅食京華且歲時,西風又報入桐枝。積薪宦況秋逾冷,落葉驚心鬢易絲。
朔氣近邊聞雁早,嶺云臨海得書遲。憂時寄遠俱無賴,惆悵新停濁酒卮。
旅食京華且歲時,西風又報入桐枝。積薪宦況秋逾冷,落葉驚心鬢易絲。
朔氣近邊聞雁早,嶺雲臨海得書遲。憂時寄遠俱無賴,惆悵新停濁酒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