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兩立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ì bù liǎng lì
基本解釋兩立: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勢不兩立的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率數十萬大軍進攻孫權和劉備。孫權召集大臣商討對策,張昭等主張投降,而周瑜認為要聯合劉備,利用曹軍不能打持久戰的特點抗擊曹軍。孫權采納了周瑜的建議,揮劍砍斷案桌并發誓說要與曹操勢不兩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勢不兩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李代桃僵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
難言之隱 |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郁難言之隱。”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五花大綁 |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著捆來橫著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嚴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