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n jié
注音ㄕㄢ ㄐ一ㄝˊ
繁體刪節
詞性動詞
⒈ ?刪去文字中次要的或不必要的部分,使文字縮短。
例本報略有刪節。
文章太長,刊登時作了刪節。
英abridge;
⒈ ?指刪去可有可無的文字或比較次要的部分。
引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全唐文紀事》:“各書敘事過長者,止就原文酌為刪節,不敢意為增改。”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賜觀侍衛 虎》、《樓敬思平蠻歌》等作,雖氣力沛然有餘,究須刪節。”
孫犁 《秀露集·關于編輯和投稿》:“偶有刪節,要使上下文通順。”
⒈ ?刪去蕪辭,使語句精約。
引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〇·查初白詩》:「初白古詩,微嫌冗長。……賜觀侍衛射虎、樓敬思平蠻歌等作,雖氣力沛然有余,究須刪節。」
例如:「刪節浮辭」。
1.當看到腳本中稱他為“濟南名士的巨擘”時,他顫抖的手吃力地拿起筆來,在“巨擘”兩字上勾了一個刪節號,并風趣地說道:“要降溫,要降溫。
2.面目清秀的男孩,多少會有一兩個故事,而我是一本未刪節本。
3.報刊發表作品,編輯編選教材,刪節修改是常事。
4.報刊發表作品,編輯編選教材,刪節修改是常事。
5.長期積累下來的歷史資料,經過剝削階級史學家的加工、整理、選擇、淘汰、刪節和闡釋,就必然注入其階級偏見,字里行間無不充滿強烈的階級性。
6.刪節本!可鄙的辦法!青年人有時間閱讀長篇巨著,也有想象力去掌握一切偉大的事物。
7.刪節本!可鄙的辦法!青年人有時間閱讀長篇巨著,也有想象力去掌握一切偉大的事物。